全球央行 齊拚就業

2014-08-26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

經濟日報提供
在傑克森洞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周末落幕,勞動市場成為主軸,以聯準會主席葉倫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決策者均把重心放在推升就業和薪資,需待兩者復原之後,各經濟體才有能力因應升息。
由於各國復甦情況日益分歧,央行決策者在年會中暗示全球貨幣政策即將分道揚鑣,但他們決策的共同點是就業市場,均認為要帶動成長,需加提升聘僱和薪資。
聚焦於就業,顯示聯準會與英國央行將在一年內緊縮政策,因為兩國經濟轉強。相形下,歐洲與日本央行總裁則坦承他們不得不推出新的刺激措施。
首次以聯準會主席身分參與央行年會的葉倫表示,雖然美國的聘僱情況已改善,聯準會內部的討論重心已轉向「何時應開始減少格外寬鬆的措施」,但她也指出,「仍有大量勞動力未被充分利用,且就業市場尚未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復原」。
相對於美國失業率已降至6.2%,歐元區失業率仍徘徊在11.5%的高點。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表示,由於歐元區第2季經濟停滯,「決策官員已準備進一步調整政策立場」。這番言論強化外界認為ECB終將啟動量化寬鬆的看法。
英勞工 比西國便宜
由於薪資被壓抑、英鎊貶值,英國勞工成本已低於西班牙,使英國在歐洲算是低成本的國家。
根據歐盟統計局,去年英國聘雇人力每小時平均成本為20.9歐元,低於西班牙的21.1歐元。英、西的成本都低於歐盟平均的每小時23.7歐元,更遠遜於德、法、義、荷。
花旗經濟學家桑德斯說:「以西歐標準來看,英國成本相對低。當跨國企業思考在何處設立總部時,英國就是優先選項。」
2008年到2013年,英國每小時平均勞動成本都沒有改變,反觀歐盟漲10.2%,西班牙增8.7%。
調查除統計薪資和獎金,還囊括員工社福支出等非薪資成本,而英國社福支出低於歐洲多數國家。
這個現象也反映英鎊兌歐元在金融海嘯後直落。2007年時,1英鎊可換得近1.5歐元,2009年不到1.1歐元,如今僅回升至1.25歐元。
然而,英國疲弱的薪資成長伴隨疲弱的生產力,進而打擊整體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